1、充裝安全規(guī)定
1.1 液體貯槽充裝系數(shù)不得超過95%;
1.2 液體貯槽安全附件必須齊全、靈敏、可靠,禁止私自拆除、移動或停用;
1.3 液氧貯槽附近必須配備滅火器材,場所周圍5m 內不得有易燃易爆物,保持場地清潔干凈;
1.4 液體系統(tǒng)應有槽車或消防車出入通道,并有足夠寬度, 便于槽車或消防車通行;
1.5 液氧的貯存、氣化、充裝、使用場所的周圍5m內嚴禁明火,杜絕一切火源,并應有明顯的禁火標志;
1.6 槽車輸送液體時,要經(jīng)常監(jiān)視壓力表的讀數(shù),嚴禁超過壓力規(guī)定值。當壓力表讀數(shù)有異常升高時,槽車應開到人稀、空曠處,打開放空閥,排氣泄壓。排放氧氣時,排放波及區(qū)內嚴禁明火;
1.7 液氧槽車必須配裝安全閥、液面計、壓力表和導靜電等安全裝置;
1.8 液體槽車只有得到主操同意后,方可進入充灌場所進行充灌;充灌時,操作人員必須在現(xiàn)場。充灌操作應按操作規(guī)程進行,防止低溫液體外溢。充灌液氧時,5m內不得有明火;
1.9 槽車在連接充灌輸液管前,必須處于制動狀態(tài),防止移動;在斜坡處應設置防滑塊;
1.10 槽車充灌結束后應及時離開,如果充灌工作中斷時間過長(過夜或假日中斷),應解脫輸液管連接;
1.11 槽車在充灌裝卸作業(yè)時,汽車發(fā)動機必須關閉;
1.12 液氧容器和液氧槽車內的液氧應定期進行乙炔、碳氫化合物和油脂等有害雜質的含量分析,其乙炔含量不得超過0.1×10-6,否則應排放液氧,停車加溫處理;
1.13 操作人員在充灌或處理低溫液體時,應戴上干凈易脫的皮革、帆布或棉手套。若有產(chǎn)生液體噴射或飛濺可能,應戴上護目鏡或面罩。處理大量低溫液體或低溫液體嚴重泄漏時,應穿上無釘皮靴,褲腳套在皮靴外面;
1.14 操作人員在充灌或處理液氧時,不得穿戴被油脂沾污的工作服和個人防護裝備,凡被油脂沾污過的衣服和防護用品必須更換;不得穿著有靜電效應的化纖服裝;不得穿有釘鞋。操作人員的服裝若已滲透了氧,則不得進入有明火的場所。必要時,必須更換衣服或經(jīng)過充分的吹除,在大氣中至少吹除15min;
1.15 操作人員的皮膚因接觸低溫液體或低溫氣體而被凍傷時, 應及時將受傷部位放入溫水中浸泡或沖洗,切勿急干加熱。嚴重的凍傷應迅速到醫(yī)院治療;
1.16 氧氣及液氧儲罐、氧氣管道和閥門、與氧接觸的儀表、工具、檢修氧氣設備人員的防護用品等,必須嚴禁被油脂污染。氧氣壓力表必須設有禁油標志;
1.17 氧氣放散時,在放散口附近嚴禁煙火;
1.18 嚴禁使用沒有經(jīng)過脫脂處理的容器盛裝液氧。
1.19 操作人員必須都經(jīng)過培訓,并經(jīng)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崗。
1.20 嚴格禁止違章操作。
2、充裝過程關鍵控制點
2.1 操作應嚴格控制液位、壓力不得超過規(guī)定值,同時應對照現(xiàn)場液位,防止過量充裝;
2.2 充裝過程現(xiàn)場必須設專人監(jiān)護,防止泄漏等情況發(fā)生;
2.3 槽車在連接充灌輸液管前,必須處于制動狀態(tài),防止移動;在斜坡處應設置防滑塊;
2.4 槽車充灌結束后應及時離開,如果充灌工作中斷時間過長(過夜或假日中斷),應解脫輸液管連接;
2.5 槽車在充灌裝卸作業(yè)時,汽車發(fā)動機必須關閉;
2.6 嚴禁非本崗位操作人員操作閥門;
2.7 充裝結束后應待殘液排放完畢后卸掉軟管,防止凍傷發(fā)生;
2.8操作時須穿戴好防護用品;操作人員操作時應站在閥門的側面,嚴防凍傷。